血栓弹力图是在体外模拟人体体内血液凝固动态变化(包括纤维蛋白的形成速度、溶解状态和凝状的坚固性、弹力度)的一种检测手段。
在20世纪80年代血栓弹力图就已应用于临床,并获得了飞速发展。直到今天它已被广泛应用于指导临床成分输血和相关药物使用;多种情况下即时的凝血监测;预测静脉血栓风险等。
血栓弹力图实验的临床意义如此重要,但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却避免不了各种影响因素的干扰。下面小编带您走进医院,看看小张医生忙碌而充实的一天。
影响血栓弹力图的因素有很多,比如:人为的操作误差;全血激活时间的把控;现场温度的差别以及血样的保存方式等。
这些影响因素导致的误差有大有小,检测结果的误差可能会影响医生的一些用药判断,更有可能延误救治患者的宝贵时间!
在漫画中,小张医生的梦境里有两处是可能影响到血栓弹力图的检测结果的,不知道你们注意到了没有:
影响因素1:检测样本的复温温度
漫画中,小张医生第一次使用的是复温到室温(25℃)的血样,而第二次采用的是病人的新鲜血样(37℃),两次的检测结果存在一定的差异,从而影响了病人的用药治疗。
据研究表明,在凝血过程中意义重大的因子为IIa因子——凝血酶(thrombin)。
凝血酶可催化由纤维蛋白原至纤维蛋白的过程,直接影响凝血块从形成到发展的过程。
从酶动力学而言,影响酶合成及酶活的关键因素包括温度、pH值等。而由于凝血酶主要在体内进行催化作用,其最适温度应为37℃。研究发现,凝血酶的合成受环境温度影响十分明显。
目前的血栓弹力图实验通过仪器是对反应杯进行预热平衡至37℃的方法来模拟体内的温度环境。然而对于血样的预处理、激活过程一般都发生在室温环境(25℃)下(或因地域的不同,室内温度不一致)。在实验过程中,25℃的血样一经注入反应杯,凝血级联反应已经开始。25℃样本需吸收足够热量才能达到所需的37℃条件,而样本吸收热量的时间亦计算在血栓弹力图实验的R时间内,这会在一定程度下对血栓弹力图最终的实验结果产生影响。
因此,如果可以创造一定条件,把血样的预处理、激活过程全部进行预热平衡至37℃进行,可以在目前基础上对血栓弹力图实验提供更为标准化的操作环境,从而进一步提高实验的准确度。
影响因素2:全血激活时间把控
漫画中,小张医生在检测血栓弹力图时需要检测大量的样本,导致计时器不够,需要用手机计时。因手机上计时太多没有提醒,超过了最佳全血激活的时间,这同样也会对检测的结果产生一定的影响。
对此我们做了多次实验,证明了全血激活时间的不同把控对实验结果的影响: